欢迎访问中医医师学习平台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中医理论 >

中医理论

莪术:行气开胃消食 破瘀消癥抗癌

发布时间:2021-03-23 09:48中医理论 评论
莪术又称文术、蓬莪术,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、郁金、或广西莪术的根茎。性味辛、苦、温,归肝、脾经。具...
  莪术又称文术、蓬莪术,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、郁金、或广西莪术的根茎。性味辛、苦、温,归肝、脾经。具有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之功效。
  莪术又称文术、蓬莪术,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、郁金、或广西莪术的根茎。性味辛、苦、温,归肝、脾经。具有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之功效。
  曾经一直把莪术作为一个破血药来使用,这个认识存在两大误区:一是认为莪术属于破血药,只适用于各种瘀血之重证,其他领域用处很少;二是认为莪术破血力强,易引起出血,故不可轻易用,即使用也不要超过6克。后来马齿徒增,读书益多,学问渐长,方知以前之非,知道莪术除破血之外,尚有很多其他功效。还知其破血力虽强,但不会引起出血。曾治疗一位崩漏患者,诸法治之不效,后来用一验方三棱30克,莪术30克,煅牡蛎30克,煅龙骨30克,仅4味药,每日分2次服之,竟然3日后血止。而后尝试用莪术治疗其他病证也获良效,由此将其作为一个常用药治疗胃病、肝病,以及恶性肿瘤的防治。
  开胃消食,行气止痛
  开胃消食、行气止痛是莪术很重要的功效,较之陈皮、生姜、焦三仙等效果更好。对于此功效,《日华子本草》《药性论》《会约医镜》等均有载录。《本草备要》言之更详:“莪术辛苦气温,开胃化食……治心腹诸痛。”古方中以莪术为主治疗气滞腹痛者,有很多方剂。如《卫生家宝方》载有以莪术二两(醋煮)、木香一两(煨),为末,每服半钱,淡醋汤下,治一切冷气,抢心切痛,发即欲死,久患心腹痛时发者。《杨氏护命方》则只用莪术一味空腹葱酒服一钱,治小肠脏气非时痛不可忍。《丹溪心法》用莪术一两,黄连(吴茱萸同煮,后去之)半两,水煎服,治吞酸吐酸。《本草汇言》治奔豚疝瘕之痛,用莪术与肉桂、小茴香各等分,为末服。对于肝胃气滞的患者,常用莪术行气止痛。由于莪术行气之中活血,活血之中行气,而且还有消食之功,一药而兼三效,较之于乌药、元胡、川楝子,止痛效果更好,而较之焦三仙,消食中更有行气止痛之功,诚为一味佳品。对于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肠痉挛、肠系膜淋巴结炎、肠系膜淋巴结核、疝气等引起的疼痛,常伍用莪术以获效。对于中医食滞不消之证,尤其是小儿厌食证,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,配伍丁香、木香、藿香、焦三仙,加入莪术后,也会明显提高疗效。
  活血行瘀,破积消癥
  莪术活血行瘀之功为现代医家所习用,因其辛散苦泻温通,又能破血行气,入肝脾二经,故广泛用于治疗妇科之经闭、痛经、癥块等。莪术与三棱功效相仿,故常相须联用,但二者又有区别,简而言之,三棱破血之力强于莪术,而莪术行气之功胜于三棱。临床上莪术常与三棱、郁金、枳壳、丹参相伍,如《六科准绳》之三棱煎丸,就是以此品与三棱、牛膝、红花、苏木等同用,治疗经闭腹痛。对于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卵巢囊肿、子宫肌瘤、畸胎瘤等,属于气滞血瘀而伴寒凝者,每每伍用莪术而获效,常用量为10~15克。莪术的另一个功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、脾肿大,这两种疾病都属于中医“癥积”范畴。实验研究证明,莪术对于实验性肝损伤引起的氨基转移酶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可使肝组织的病变减轻,并且能升高白细胞,这对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确实非常重要。对各种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、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肝脾肿大,根据病情不同,使用刘渡舟先生创制的柴胡鳖甲汤、柴胡桂姜汤加减,多用莪术与三棱配伍以消癥化积,可明显提高疗效。
  抑瘤抗癌,防止癌变
  
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