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蒿
青蒿 为较常用中药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下品。 来源 :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或青蒿开花前采收的茎叶,野生。 产地 :全国各地均有产。 性状鉴别 :黄花蒿(臭蒿...
中医医师学习平台给大家分享——青蒿。青蒿为较常用中药。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下品。
青蒿的来源: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或青蒿开花前采收的茎叶,野生。
青蒿的产地:全国各地均有产。
青蒿的性状鉴别:黄花蒿(臭蒿),全株长约50~100厘米,基部直径约1~2厘米,上部渐细,多分枝。茎黄绿色或褐色,有多数纵向棱线,质硬。折断面白瓤占很大比重。叶片为三回羽裂,干后均碎断零落。气香,味微苦。
青蒿(香蒿):形与黄花蒿略同,唯叶为二回羽状裂,深秋仍绿不变黄色。气味香浓。
两种均以色青绿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。
青蒿的主要成分:含青蒿素、挥发油和苦味质等。
青蒿的药理作用:1、解热发汗。尤其适宜于清热暑热以及解退驰张热和原因不明的久热,但在高热和热病进展期,解热效果不甚显著。
2、止血。对鼻出血和紫斑,有一定治疗效果。
青蒿的炮制:切咀生用,或鳖血制。
青蒿的性味:苦、寒。
青蒿的归经:入肝、胆经。
青蒿的功能:清热凉血,解暑除蒸。
青蒿的主治:暑邪发热,阴虚发热,疟疾,骨蒸劳热。
青蒿的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清热虚热河暑热。前人的经验说:“青蒿为清热凉血退蒸之良药”,现代实践也主要是用于血虚而有热者。
1、治疗血虚发热(多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的阴虚发热)、潮热盗汗,配地骨皮、白薇等。又可在滋补药中,加入青蒿一味,帮助解热。
2、治疗温病后期,夜热早凉,热退无汗。配生地、知母、地骨皮等清热凉血药,方如青蒿鳖甲汤。
3、用于清解暑热(即夏令感冒,或中暑、低热)。发热止汗,胸闷头晕者用之最宜,可配薄荷或甘草、滑石等。
3、治疗紫斑、鼻出血等,取其有清热凉血作用,有一定效果。治鼻出血用鲜青蒿捣汁加冷开水冲服。治紫斑配升麻、鳖甲、当归、生地等同用。
5、治皮肤瘙痒。煎水熏洗。
使用注意:1、青蒿气味芳香,地肠胃刺激不大,与一般苦寒药又伤脾胃者不同,但有泄泻者仍不宜用。出汗多者也要慎用。
2、青蒿虽可用全草,但主要靠其叶,清透解肌。青蒿子无退热功能,但可治便秘。
用量:常用量3~9g,为加强解热作用,有时须用15~24g。
处方举例:青蒿鳖甲汤(《温病条辨》):青蒿6g,鳖甲15g,细生地12g,知母6g,丹皮9g,水煎服。
注:江苏、上海等地以牡蒿作青蒿用,中医医师,山东地区用茵陈蒿作青蒿用。品种比较混乱。更多中医药知识、中医养生知识,欢迎继续关注中医医师学习平台。
相关文章
广告位